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作用

一、律动教学的概念界定

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

要素。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

对运动平衡的感觉,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锡光、训练有节奏的心理。这时,人体变成

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通过这个人体乐器展示了

音乐的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强调、表现了音乐的艺术性质。[]

音乐律动教学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这种教育手段,可

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

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音乐律动的学习是整体性的,老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必须将音乐律动元素做为课程设计的基

础,因此,幼儿教师若能深入了解各项音乐律动的元素便有能力将这些元素与孩子的音乐律

动经验相结合,而发展出适性的音乐律动教学活动。其中,所谓音乐元素包括音色、力度、

节奏、旋律、曲式及和声,而律动的元素则包括节奏、时间、空间、力量及关系。

二、律动教学对于儿童的意义

1、律动是能达到唤起儿童音乐本能的教学目标

肢体动作是人类的一种最直接、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当幼儿随着音乐做简单律动的时候,

那是一种自我表现,也是沟通、交往的一种表达方式。幼儿早在学会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

能够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了。人类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源于感官接受外界信息

的刺激。感觉能力的发展是婴幼儿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生命的成长首先来自感官的感觉和

印象,而一切感觉和印象的获得在于运动。感官的灵敏反应,大脑对感官的指挥和控制,都

和动作的直接体验密切相关。律动教学中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儿童的天性和

本能。诚然,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

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2、律动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

达尔克罗兹在教学实验研究中,明确的表示,体态律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做

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达尔克罗兹认为,“连续性和

重复是节奏的基本特征,时间和空间是节奏的两个基本要素。在音乐和至高无上的艺术——

生命中,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是同等重要的。实际上,生命本身就是节奏。作为有多

种官能的综合和许多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应该是身体节

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及潜意识的直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的控制着进行交替。个体的成

长和进步,必须通过系统的对身体和精神、直觉和生理的平衡训练,这种平衡是个体的最根

本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这种教育手段,使儿童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

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体态律动中常用的

练习方式——快速反应练习,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注意,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大脑与

身体的协调能力。又例如,卡农是的练习,使幼儿学习各种要素,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反

应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

节奏运动与儿童的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身体运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最易于结合。体态律

动教学即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

素,这样,达尔克罗兹就把人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

体的一种乐器。通过这个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要素,从而使幼儿既获得了跟随、理解

音乐的能力,又获得了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例如,律动教学中,提倡让孩子们自己去尝

试、发现知识,这就使孩子们在体验音乐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

音乐的节奏、旋律、节拍、速度等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音乐律动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达尔克罗兹就儿童的节奏能力也进行了专门的研

究,他在《节奏、时间和气质》一文中,将儿童节奏能力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列出了儿童节

奏能力在表现特点上的种种差异,分析了儿童节奏能力障碍的原因,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也

更有力的证实了体态律动的音乐价值。[]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