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魏延骁勇善战,为什么会被马岱枭首?原因其实很简单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03期 图文/姑苏寒山)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名将魏延不出诸葛亮所料,果然迅速反叛,打算率军降魏,后来在马岱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一想法,打算割据汉中自立。当他与杨仪等人对峙的时候,杨仪故意刺激他道,如果你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承认你是大丈夫,把汉中城献给你。这样的把戏,用来骗三岁小孩,都不一定成功,可志得意满的魏延,却丝毫没有犹疑的相信了。结果,他刚刚喊完第一声,马岱就在他身后挥刀,斩下了他的首级。

原来,诸葛亮料到魏延必反之后,早就安排好了解决方案,杨仪和马岱的配合,都是依计行事。说到此处,抛开谁对谁错不谈,仅说个人实力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任借魏延的骁勇,他当时在蜀汉军中,虽然不一定是无敌的存在,但是如果想要正面斩杀他,却绝对没有人能做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诸葛亮才不得不费心安排这一切,让马岱出其不意的斩杀魏延。

众所周知,在真实历史上,魏延同样骁勇善战,而且是蜀汉军中第一人。而且真实历史上,并没有上演这样一出闹剧,可是魏延最终还是死在了马岱手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既然抛开演义之义,马岱根本没有出其不意,斩杀魏延的机会,那么魏延到底为什么会被马岱临阵斩杀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测。

一、马岱有人数优势

在真实历史上,所谓的对战,很少有武将单挑的情况,大都是混战。当初魏延与杨仪等人对峙,因为王平一句话,给他扣上了反叛的帽子,导致其部曲四散奔逃,"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这种情况下,马岱奉命追杀,肯定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率领自己的部曲。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下,魏延怎么可能不受首呢?只不过,虽然名义上他是被马岱斩杀的,实际上却很可能死于乱军之中罢了。

二、魏延士气低落

就算抛开人数不谈,原本魏延先杨仪一步,率军南归,又上表诬告杨仪反叛,算盘打得非常响,后来双方发生火拼,他也占据优势,可是王平一句"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就彻底断送了魏延的希望,使魏延从雄纠纠,气昂昂,沦落到了狼狈逃窜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就算魏延本身再骁勇,再"勇猛过人",他哪里还有战心呢?一个士气低落到没有斗志的人,遇上一个誓死要取其性命的人,结局会如何,不言而喻。

三、马岱本身骁勇

再者说,虽然真实历史上,马岱知名度非常低,史料中也没有提及他是否骁勇,但是他出身民风剽悍的西凉,又是名将马超的左膀右臂,本身就不可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再者说,如果他不够骁勇,日后能有单独统兵北伐的机会吗?所以,他斩杀魏延一事,除了双方在人数和士气方面的差距之外,与他本身的骁勇,也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