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4任大都督,能说明孙权的政治路吗!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4任大都督,能说明孙权的政治路吗!

熟悉三国历史的各位,肯定对东吴大帝孙权不陌生,对东吴历任大都督也会不陌生。东吴历任最高军事长官,先周瑜、再鲁肃、再吕蒙、后陆逊,被称为东吴四大英将,也是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各位从历任大都督的人选上,能看出孙权的执政方针有什么变化吗?本篇我们来分析分析。

我们前几篇讲过,孙权接替父兄的江东事业,并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政治集团,而是外来政治势力,统治着江东这一片地区。等到孙权接手的时候,其实江东集团内部,已经有3种势力在交缠制衡着。

这三种势力分别是:淮泗军事势力、流亡士人势力、江东本地势力(上一篇有这三种势力的介绍)。孙权接班前期的时候,周瑜是淮泗军事势力的绝对代表,张昭是流亡士人势力的绝对代表。而在孙权孤儿寡母,无人依靠的时候,周瑜和张昭也犹如擎天柱一般,帮孙权度过难关。

周瑜作为东吴(江东)集团早期的军事将领,他和其他两种势力之间的划线比较明显,而鲁肃就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鲁肃不是江东本地人,他是当时的江西人,之所以来到孙权身边,是经过周瑜的介绍,小编估计周瑜和鲁肃应该是好朋友,之前周瑜还向鲁肃借过粮食呢!

我们知道淮泗军事势力之前跟随孙坚和孙策的时候,也是在江西这一代,所以鲁肃和淮泗军事势力有共同语言的;鲁肃本来也是文人,也就说他是个士人阶级,也是从外地来到江东这个地方,那他就和流亡士人势力这些人,也有一些关系;鲁肃本人在当时是非常反对袁术的,再加上袁术称帝,鲁肃非常反对,而江东本地人也非常反对袁术,所以鲁肃和江东本地人的政治立场是比较一致的,那么他就和江东本地势力也有共同语言。

看来鲁肃是和这三种势力的人,都有共同语言,都能说上话的人。鲁肃和周瑜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周瑜是绝对的军事集团统帅,也是绝对的淮泗军事势力。后来周瑜死后,鲁肃担任军事统帅,鲁肃好像就是这三种势力的桥梁一样,既担任军事统帅,有本来是士人身份,又和本地势力政治立场一致。

而后来的吕蒙又和鲁肃不一样了。

吕蒙不是江东人,也不是江西人,他是汝南富邳人,就是今天的安徽阜南吕家岗人,这一点就和江东本地人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们知道吕蒙是一个粗人,从小不爱读书,知道后来称为军事将领后,经过孙权几次说教,才知道读书学习,还出了一个成语"吴下阿蒙"嘛,这一点说明,吕蒙不是知识分子,和士人群体没有关系;吕蒙虽然是早期参与孙策的军队,但是刚开始只是小兵,不是领导,到孙权时期才当上主要领导。

如果说鲁肃和三种江东势力都可以说上话,那吕蒙就是和三种江东势力都说不上话,是一个素人。

说到陆逊就比较简单了,陆逊是吴郡吴县人,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当是江东地区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虞、魏、顾、陆,而陆逊就是地地道道的江东本地人。

战争时期,枪杆子就是政权的核心啊,而我们看江东的军事将领,从第一人周瑜,到鲁肃和吕蒙,再到陆逊,枪杆子从绝对自己人手里,一步一步到当地人手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可以说明孙家人建国的道路,就是逐步江东化的道路,从一个外来者,依靠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政权,逐步过渡到依靠本地世家大族为依靠的政权,而鲁肃和吕蒙正好帮助孙权,成功的过度到鲁肃手里。

以上的分析,只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得到的结论,而在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孙权是不是就有这样的考虑呢?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许当时只是君臣之间的双向选择,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也许这就是孙权内心,早就制定好的政治路线。各位认为哪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文章欢迎转发、收藏、点赞、评论,动动手指支持小编一下吧。

【喜欢小编的文章,就在文章开头右上角,点击关注吧,持续为您更新中国古代更有趣真实的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