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懂兔死狗烹的道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冒死替别人打江山?

古人都懂兔死狗烹的道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冒死替别人打江山?

在古代,开国皇帝坐稳皇位后,清算那些追随自己多年、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之事,屡见不鲜,而且发迹之前身份越卑微的人,得势之后对昔日兄弟下手最狠,隋唐政权都是贵族门阀政治,开国后鲜有诛杀功臣;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黄袍加身后搞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大家解甲归田就好了;汉太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市井草根,得势之后下手是真的狠啊,尤其是朱元璋,跟着他打天下的元老没几个善终的。

这么多兔死狗烹的例子摆在面前,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帮别人打天下呢?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纵横就说说自己的浅见,若有不妥,恭请雅正,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古代人并不如我们想象的了解历史,了解兔死狗烹的道理

在古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更没有如今的各种通讯媒体,消息闭塞,读书人不多且能读到的书也很有限,因为古代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书本都是手抄的,家里能有藏书的都是富贵书香人家,普通人即使想抄一本也借不着的。

所以,古代人,尤其是贫苦的古代人根本没读过什么史书,也不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冒死跟随义军造反的,基本上都是已经被生活逼的活不下去了的

纵观历史,只有朝廷腐败无能、帝王昏庸、政治黑暗以致民不聊生时,才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一般率先起义、忠于起义的都是受朝廷荼毒最深的人们。

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还有刘邦这些面临杀头的人揭竿而起,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这批吃不上饭的小兄弟造反了,刘邦、朱元璋是因为活不下去被逼上了起义之路,那些追随他们、鞍前马后的小兄弟又何尝不是呢?

已经要饿死了,跟着老大造反还能混口饭吃,保不齐日后还能升官发财,怎么算这买卖都划算啊!

建功立业是所有人的愿望,是一场荣华富贵与功成身死的豪赌

当然,参加义军的也不全是目不识丁、食不果腹者,肯定有饱读诗书、通晓古今的能人,像萧何、张良这样的智囊团、如刘伯温、郑汝璧这般的军师,那他们又为什么愿意做辅佐君王的谋臣呢?

纵横觉得,凡是这样有才能的人,必然心怀远大抱负,拥立新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吸引人呢?所以,明知道前方艰难险阻,也要顶着风雨前行。

再者,真正聪明的人,都会提防君主的猜忌,时刻给自己留着后路。刘邦称帝后,封赏诸臣,文武百官都争着抢功劳,而张良却拒绝了刘邦许诺的三万户封邑,只要了一个小小的留县,做了一辈子留侯,保得一世安稳;萧何被刘邦推举为汉朝开国功臣第一人,官至丞相,封邑最多,为免遭猜忌,一介贤相却故意收取贿赂,作出贪财之相,用败坏自己的名声换取君主的安心。

朱元璋建功立业后,郑汝璧急流勇退,隐姓埋名的过起了隐居生活,既完成了名扬后世的愿望,也保住了身家性命,他临走前还劝刘伯温也告老还乡,可惜刘伯温没有他的通透,割舍不下眼前的富贵,最终丢了卿卿性命!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