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乃无双国士,多次主动向项羽献计,为什么从来都得不到重用

韩信乃无双国士,多次主动向项羽献计,为什么从来都得不到重用

本文由小编呕心沥血而作,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翻翻看小编的文章吧,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如果没有诸侯各就国后的背楚投汉,如果没有在法场上遇到夏侯婴,如果没有萧何的称赞和力荐,或许韩信这一辈子都处于一种无所知名的状态之中,最后,韩信的身与名在时光的滚滚洪流中湮灭,如你我一般,虽曾在这片天空中飞过,却没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

最初的最初,韩信在项梁渡淮时看见人生希望,主动提着剑参了军,但直到项梁在定陶被章邯击败,韩信都是个无名小卒,大有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感觉。

项梁战死于定陶,韩信又成了项羽的兵卒,但也没受到什么提拔,用韩信自己的话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依旧是一个没资格青史留名的小人物,韩信不甘心,多次主动向项羽献计献策,但韩信所献的计策从未被项羽使用过,韩信本人也从来都没被项羽重用过。

最后,韩信只好在咸阳分封后离开楚营,投奔了被项羽打发到巴蜀的汉王刘邦,在汉营,夏侯婴举荐了韩信,韩信成了治粟都尉,而后萧何又举荐了韩信,韩信成了大将军,从此,楚汉相争的历史进入崭新一页。

萧何举荐韩信时,称赞韩信为"国士无双",并称,如果刘邦要东争天下,就必须用韩信,除了韩信,没有谁能帮刘邦取得最后的胜利。

楚汉相争的结局最终也如萧何预料的那样,霸有天下长达五年之久的项羽被韩信围困在垓下,于四面楚歌声中仓皇跑路,最后,项羽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只好自刎于乌江岸边,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获全胜告终。

韩信如此了得,为何在项羽帐下效力那么久,却终始未曾受到重用?

韩信之所以不受项羽重用,是因为项羽识人不行、用人不中所致。

作为原本最有号召力的诸侯,项羽帐下曾聚了一大批奇人异士,但项羽却把他们一一错过了,或者把他们闲置了。

智力、谋略完全不输于张良的陈平,原本在项羽帐下效力,鸿门宴之时还帮项羽去找寻找过借口上厕所的刘邦,但最后,陈平却跑到了刘邦那边,如果刘邦没有陈平,或许就不会有垓下之战,项羽也就能回彭城休养生息了。

说起陈平,就不能不提诸事常跟陈平想到一块的张良,其实项羽也有机会留张良在自己帐下效力,但项羽却自己放弃了。

张良最初是跟刘邦的,但在遇到项梁、项羽两叔侄之后,张良主动请缨拥立公子成为韩王,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了韩王成的臣子,后来刘邦西征再遇张良,以帮韩王成拿下韩地多座城池的代价借得张良一用,刘邦赴巴蜀救国之后,张良又回到韩王成身边,此时韩王成被项羽节制,项羽完全可以复刻刘邦善待韩王成的故事借张良过去,但项羽并没有那么做,反而杀了韩王成,逼张良一生一世都跟他项羽作对。

虽然先后失去陈平、张良这样的顶级谋士,但项羽身边还有一位项梁留给他的谋士范增,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看上去是挺尊重的,但对于范增,项羽也是且用且疑。

单说鸿门宴吧,范增通过刘邦入关后的种种行为得知,刘邦已不是昔日和项羽并肩作战的刘邦了,当时当日的刘邦是要重复秦始皇灭六国的刘邦了。

此种情况下,就算项羽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怕是最后也会像原来的齐楚燕韩赵魏那样求而不得,未来项羽的未来,范增认为应当将刘邦的始皇梦掐灭,项羽原本也同意了,最后因堂叔父项伯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放过了刘邦,项羽这一放,是放虎归山哪。

这也就算了,毕竟谁都不是穿越者,谁也不能看一眼未来再穿越回来重新选择,项羽和范增合作到最后,因陈平的一个反间计,项羽就放弃了范增,逼范增告老还乡。

为什么项羽会放弃范增呢?因为范增不是项家人也不是项羽妻妾的娘家人,范增跟项羽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项羽不信任范增。

从项羽放弃范增的事情来看,项羽根本就不识人也不会用人,所以只能相信亲情相信姻亲,所重用的人除了他项家人就是他项羽妻妾的娘家人,而韩信当然不是他项家人,也没有姊妹可以嫁给项羽,所以才不受重用。

而刘邦那边就不一样了,刘邦的亲兄弟中只有刘交是个人物,但偏文,剩下的只有堂兄弟刘贾和族兄弟刘泽还算能打,其他刘家人则完全靠不上,所以从举事的那天起,刘邦就清楚地知道,他刘邦不能只依靠自家人,他要寻找外援。

那之后,每到一个地方,刘邦都会留心,有什么奇人异事,赶紧召过来,让他为自己所用,于是,张良、灌婴、郦食其、陈平、韩信、陆贾、随何等一大批能人纷纷聚在刘邦的帐下,为刘邦所驱策。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