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发迹当上诸侯王后,如何报复的当年那个恶少年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发迹当上诸侯王后,如何报复的当年那个恶少年

开门见山地说吧,韩信非但没有报复那个恶少年,还把他提拔成了自己军中的中尉。

但我主要想说的是,韩信这一行为,并非出自于所谓的宽宏大量,恰恰体现出他心理的不健康,甚至有些病态的政治作秀。

我们先来简单看看这个故事的经过。

早年,韩信在家乡淮阴,有三个人对他的人生起到过影响,这三个人后来都得到了韩信的"回馈"。

因为当时韩信没有糊口的正业,就到南昌亭长家吃闲饭,结果亭长夫人嫌弃他,不给他饭吃,韩信不受这个气,从此离开。他饿坏了,在河边捕鱼,一个漂母(洗衣服的妇女)给他饭吃,韩信表示一定会报答他。后来韩信又被市场上的恶少羞辱,他不愿惹事,甘愿从恶少胯下钻过,落得个胆小的名声。

多年后,韩信帮助刘邦夺得天下,获封诸侯王,回到家乡,找到了南昌亭长、漂母、恶少。

赠漂母千金;

给亭长百钱,并说亭长是个做好事不能长久的小人;

最后将恶少提拔为中尉,并对属下说恶少是个壮士,当年自己可以杀掉他却没有这么做,正因为自己能受一时之辱才有今天的成就。

瞧瞧,妥妥的一个屌丝逆袭后衣锦还乡的励志故事。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韩信这种心态健康吗?

对漂母,知恩图报,这没问题。对亭长,百钱算是连本带利还了当年饭钱,再言语上占点便宜,说人家是小人,这也没毛病。

关键是对恶少,三人中唯一没有帮过韩信,甚至还害过他的就是恶少,可这人的命运却比亭长还好,韩信提拔他,正常吗?

韩信这种行为是不符合人的本能的。

面对早年欺凌过自己的人,如果大肆报复,倒是符合人之常情,如果觉得都过去了,选择原谅,也很正常。但是你会拿着一叠钞票送给早年侮辱过你的人,对他说谢谢吗?

千万别说韩信是真的感谢恶少当年侮辱他,让他获得了成长。如果说恶少打了韩信一顿让他意识觉醒,还能说韩信需要感谢恶少,可事实上,韩信当年是主动下跪,就说明他本身具备这种素质,没有恶少,他也会成功,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

那韩信"以德报怨"的举动,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是实用主义,这样的事刘邦就做过。

刘邦称帝后,群臣为功臣排名、封爵大小等问题争执不休,甚至有造反的可能。关键时刻,张良建议刘邦封自己最恨的人为侯。刘邦从善如流,将他最恨的雍齿封侯。雍齿在刘邦起兵的关键时刻反叛,让他失去了重要根据地。按理说,刘邦应该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但是,为了大局考虑,刘邦忍了。从此,群臣慑服,心想连雍齿都能封侯,刘邦一定不会亏待自己。

这是政治家的手段!

但是,韩信不是这个情况啊,他不需要封恶少来稳定局面。

所以,只能是另一种可能:暴发户心态!

可惜,刘邦还是将其剥夺王爵,降为淮阴侯。而被带回长安后,韩信更是展现了自己扭曲的心理,不齿与周勃、灌婴等功臣同列。一次到樊哙府中做客,樊哙下跪迎送,口称大王,韩信居然说:"我竟然沦落到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

看了这段记载,哪里还是那个不计前嫌的韩信啊?

这才是真实的韩信,卖友贪生,目中无人。高傲的外表下,骨子里透着自卑。从他封恶少官职的那一刻开始,这一点已经暴露无遗了。

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突然暴富,然后把一叠叠的钞票朝着以前看不起他的人头上砸过去。这不是他们"大度",而是一种畸形的心理。

这恰恰说明,当年恶少让韩信忍受的胯下之辱,让韩信的人格扭曲了!他要用一种反向的方式让自己显得大度。

我们还能从后面的事情看出,韩信根本不是一个"够哥们儿意思"的人,真正的韩信,胆小怯懦,甚至有些卑鄙!

韩信贵为楚王时,收留了一个故友--项羽的部将钟离眛,此事被人揭发,向刘邦报告韩信有不臣之心。韩信恐慌,完全不顾义气,找到钟离眛,想将他杀死,消减刘邦的疑心。钟离眛大骂韩信后自刎而死,韩信也就大咧咧地提着他的首级,向刘邦求饶去了。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