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着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2、《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着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3、《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着名诗人李白,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4、《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着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5、《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

  【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

  【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

  七、课后作业

  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写作目的的理解,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状态。

  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比较阅读,仍是做整体观照。

6、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7、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8、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想象空间。

  由于这首诗是第八课的第二首诗,有第一首诗“扶”的引导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这一首诗,我就采用“放”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学,主要采用学生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领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讲课伊始,我就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的材料,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庐山。有去过的同学彭文杰说说自己去庐山的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他还展示了自己搜集打印的庐山图片。孩子们各个兴高采烈,高兴万分。

  接着我再让其他同学都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并选出代表以回报学习情况。最后选派代表在班级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做补充说明。这样孩子们的学习气氛很活跃,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有说有笑,各执己见,在争辩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为了加深印象,我在孩子们讨论声中,我又播放了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这样一下子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接着进行朗读比赛,孩子们各个都摇头晃脑的像小诗人一样抑扬顿挫的朗读。很快,孩子们都能熟读成诵了,而且领悟了诗的大意,并理解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进一步悟出了他的夸张的写法和比喻的写法。我借机告诉孩子们“三和九”是虚指的表达方法,并不是真正的三千尺和九天的高。从而达到了最终的学习目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9、诗歌《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的每一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仿写。特别是二、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一、思维引路,学会用“秋风在……”说话。

  第二小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秋风的调皮和可爱,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秋风像我们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那么他们还会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铺垫,有了自己平日的调皮经历,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公园等,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秋风在……”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导,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秋风在果园里追逐,秋风在池塘里嬉戏;

  秋风在公园里散步,秋风在农田里忙碌;

  秋风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气,把秋的气息布满人间。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二、兴趣激发,学会用“……嚷着……,要……”说话

  第四小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让孩子们仿写这句话?我先让他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种水果成熟时是什么颜色的?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他们对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图让孩子们激动,好多小眼睛亮起来了,发出了“哇”和咽口水的声音。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开了,学习兴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发,表达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

  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桔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一等奖设计这篇文章共43961字。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