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五路远征柔然,柔然被迫北移;拓跋焘直捣统万城,赫连昌逃

拓跋焘五路远征柔然,柔然被迫北移;拓跋焘直捣统万城,赫连昌逃

南朝宋政权自刘裕死后,就开始出现不稳迹象。

权臣徐羡之、谢晦、檀道济各怀鬼胎,亲王刘义真蠢蠢欲动,有图谋不轨之心。

刘义真广结文士,与谢灵运、颜延之、慧琳的关系甚好。谢灵运文章虽好,但在从政经历上很不得志,常有报国无门之叹。

公元424年,徐羡之、檀道济联手杀进皇宫,逼少帝刘义符退位,改立宜都王刘义隆。为达斩草除根之目的,徐羡之先后杀掉废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

宜都王刘义隆继承帝位,但害怕成为下一个少帝刘义符,所以,在即位前后,严加防备,如临大敌,不敢掉以轻心。

刘义隆继承皇位之后,重用身边亲信之臣,排斥拥立有功的元老重臣,逐步掌握大权。

刘义隆只要想想身边有这些拥有废立大权的重臣在,岂能安于位吗?

权臣行废立之计时,应料到有此下场。

刘义隆恩将仇报,除扶立之臣,根源于权力之争。

徐羡之等人早有安排,让谢晦、檀道济领重兵居于要害之地,徐羡之、傅亮居中秉权,内外结合,构成牢不可破的权力之网。

无奈,檀道济中途变卦,倒向新皇刘义隆这边,徐羡之、傅亮束手就擒,谢晦做困兽之斗,刘义隆亲率大军征讨,檀道济、到彦之各领所部从征,谢晦不敌,举族被诛。

谢晦虽然败亡,仍不失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有情有义,且无恶行。

徐羡之等人当年行废立之事,本可立一个幼弱之君,以便掌控。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立了一个有实力且年长的王爷为君,这就说明他们的私心并不太重。

刘宋暂时平静下来,刘义隆重用王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五位贤臣,政局稳定,逐步走上复兴之路。

公元425年,夏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位。

赫连勃勃一向野心很大,好出狂言,本身实力有限,却有吞并北魏、刘宋、北凉、柔然之心。实不自量力。

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溃,改立赫连伦,导致两兄弟不和,发生火并,两败俱伤。赫连昌后发制人,渔翁得利,笑到最后。

夏自建立起,穷兵黩武,虽盛极一时,实则国内空虚,兵疲财尽,平民苦不堪言,早已呈亡国之象。

正当西秦、北凉、夏角逐西北之时,北魏努力经营北方,兵分五路大举征伐柔然,太武帝拓跋焘自领一军从中道进军,太尉长孙翰从东道进军,廷尉卿长孙道生从白、黑二漠之间进军,司空奚斤从西道进军,东平公娥清从栗园进军,柔然部落大惊,纷纷向极北之地逃患。

柔然经此一役,受损严重,难以对北魏构成威胁。北魏的后方终得以安宁,可以全力经营中原之地了。

北魏乘赫连勃勃新丧之机,大举伐夏,夏几乎不支,失地众多,人员、物质损失巨大。

北魏与夏交锋,实力占优,但仅靠强攻,未必能成大事。

拓跋焘派奚斤领兵正面强攻,吸引夏之主力与之对峙,自己亲率大军绕道而行,直捣夏之都城统万城,力克坚城,使夏军整个动摇,夏主赫连昌逃往上邽,做垂死挣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勇而有谋,勤俭治国,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不论本末。缺点就是嗜杀残忍,不脱野蛮人之恶习。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