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柳骨和退笔成冢的典故

颜筋柳骨和退笔成冢的典故

1、颜筋柳骨: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宋代范仲淹祭石延年的《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所以又有“颜筋柳骨”的称谓。

颜筋是柳骨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2、退笔成冢:隋朝和尚智永,本姓王,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曾经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在该地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

每天练习书法不辍。

他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

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

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

扩展资料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

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

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

“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也泛称书法极佳。

书法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颜、柳。

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

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柳。

参考资料:-颜筋柳骨

-智永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