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立太子的时候为何举棋不定,是帝王权术还是另有隐情

古代的皇帝立储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让皇帝头痛的大事情,就像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这些雄才大略、知名度很高的皇帝对此也摇摆不定,何况别的皇帝,而造成这种局面也有多种原因。至于帝王之术,也是因人而异。

1.汉高祖爱乌及乌

汉高祖刘邦登基,立他和吕后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后来吕后年老色衰,戚夫人经常陪伴在刘邦身边。时间久了,戚夫人就跟刘邦吹枕边风,要求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于是刘邦召集大臣廷议,遭到以御史大夫周昌为代表的大臣们强烈反对。

刘邦晚年,易储的想法愈加强烈。吕后感觉大事不妙,去找谋臣张良问计。张良说以前陛下听我的话是因为战事吃紧,现在太平了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也无能为力了。不过张良建议吕后备上重礼去找"商山四皓",说刘邦曾因为得不到四位高人的辅佐很是扫兴呢。果然,"商山四皓"出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劝得刘邦回心转意。

2.隋文帝考察失实

隋文帝杨坚在位先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废杨勇改立次子杨广。

杨勇身为太子,公然接受百官朝贺,引为杨坚不满,这让杨广得到了机会。有一次独孤皇后生病,杨广故意伪装的很有孝心,用自己的鲜血为皇后做药引,深得皇后的欢心。杨广又暗中在朝中拉拢越国公杨素,让杨素在文帝面前说太子坏话,替自己出头。这样的话内有独孤皇后,外有杨素替杨广说好话,为了取得杨坚的好感,杨广还故意深居简出,穿着朴素的衣服,一副不近女色的样子,这些生活作风和太子的奢侈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太子杨勇渐渐受到冷落。

杨坚暗中观察比较杨勇和杨广,还派杨素监控二子,杨素借故去太子府探望,杨勇把自己的不满向杨素倾诉,杨素到文帝面前告发杨勇。独孤皇后借机劝杨坚废了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杨坚终于下定了决心,让杨广如愿以偿做了太子。(走着聊着)

后来杨坚临终之时,才清醒的发现杨广并非帝王之选,捶胸顿足的大呼:"独孤误我矣。"

3.唐太宗难言之隐

唐太宗李世民的立储可谓一波三折。

李世民以玄武门政变夺得皇位,按照立长原则先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年幼时刻苦用功,深得李世民喜爱。少年时的李承乾性格变得叛逆,过起声色犬马的生活。李承乾不检点不说,总害怕明争暗斗的弟弟李泰夺了太子之位,所以在别人的挑唆下干起弑君谋反的勾当。李世民伤心之余废了李承乾太子之位,贬其为庶民发配黔州。

这时的李世民想到嫡二子魏王李泰,李泰处事干练,文采出众(《括地志》一书主编),此时的李泰是他最中意的太子人选。李世民给予李泰比其它王子高的多的待遇,还让朝中三品以上大员接受李泰训诫。魏征、李绩等大臣认为李泰不是太子却享有类似太子的待遇都认为不妥,李世民不以为然。李世民还亲口许诺要封李泰为太子,李泰对李世民发誓说如果自己当上太子,百年之后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让位于弟弟李治,此想法很得李世民的心。李世民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褚遂良,褚遂良说世上很难有皇帝不传儿子传弟弟的事,李泰当上皇帝一定会杀了哥哥李承乾和弟弟李治。李世民想起当年玄武门骨肉相残的事,想起以前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的不和,他相信李泰的能力但又不敢保证骨肉相残的事不会重演。

考虑再三,李世民决定立性格仁厚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4.明太祖立储长孙

明太祖朱元璋在嫡长子朱标十三岁时候,立为太子。谁料想二十五年后,朱标撒手归西。这可难坏了朱元璋,不知道改立谁为太子合适。

朱元璋儿子几十个,大都不成器。朱标死后,最厉害最有希望的就是燕王朱棣。可是朱元璋转念一想,这可使不得,朱棣不能坐皇帝。朱棣当了皇帝别的王子肯定有意见,到时候会天下大乱。如果诸王中不能选出一个皇帝,只能从孙子辈找了,朱标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皇长孙,知书懂礼,深得朱元璋满意。经过和几个大臣一商量,都决定让朱允炆继承皇位,于情于理都合适。至于燕王朱棣,朱允炆的叔叔只能委屈一下,而且有他镇守边关也再合适不过。

朱允炆被立为了皇太孙,但是朱允炆唯一让朱元璋放不下心的是太仁慈了,所以为了朱允炆能够顺利继承帝国的江山,朱元璋大肆杀戮权臣,他想在临死前为皇太孙扫除一切威胁和障碍。岂知世事难料,夺取朱允炆江山的恰巧是燕王朱棣。

5.清圣祖两立两废

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大帝在位六十年,作为他的儿子太不容易,等的胡子都白了。偏偏长子夭折,作为次子的胤礽被立为太子。太子监国,为康熙分忧本是好事,可是康熙太强势了,又看不惯太子手里握有权柄。终于,父子矛盾爆发了。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以僭越等罪名为借口亲自下诏废了胤礽太子之位。虽然太子之位废了,康熙的十几个儿子却不消停,一直明争暗斗的较劲,都想争取当太子。康熙一看不行啊,第二年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身份。他的意思很明确,太子还是原来的太子,谁也别想的太多。可是聪明一世的康熙还是想错了,生在帝王之家凡是有点出息的,谁不想登上九五之尊,何况康熙的儿子们几乎都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乎父子之间,太子和王爷兄弟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予盾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有一次康熙在得到太子想逼他退位的消息时怒不可遏,康熙对太子再次失去了耐心和信任,公元1712年9月胤礽又一次被废。太子没当成,终身被软禁在咸安宫。

自此,康熙朝和以后的清朝再也没有正式册立过太子,胤礽也成为清朝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