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逃过吕后毒手,只想明哲保身的代王,如何被推上帝王之位的?

侥幸逃过吕后毒手,只想明哲保身的代王,如何被推上帝王之位的?

在汉朝历史上,不算被吕雉推上皇位的两位傀儡皇帝,汉文帝刘恒是大汉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不过这位明君登上帝王之位前并不顺遂,甚至可以说有些胆战心惊。

汉高祖公元前195年在长安病逝,汉惠帝刘盈继位,尊嫡母吕雉为皇太后。因为刘盈的性格十分软弱,当时吕雉才是朝堂上实际掌控政权的人,而且她为了巩固政权,提拔吕氏一族,也是从此以后,刘姓天下落到了吕姓手中。

性格软弱的刘盈在得知吕雉手段狠毒地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因此抑郁成疾。在位仅七年就病逝了,之后吕雉先后立了刘恭和刘弘两位少帝,让她从幕后转到了幕前。

在吕雉执政期间,她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大肆残害刘邦的子嗣,封吕氏族人为王,这样引起了朝中其他派系大臣的不满,也是因此在吕后病逝后,吕氏一族惨遭灭族。

这个时候,吕后所立少帝刘弘还在位,且刘邦还有其他有能力的子孙,为什么众大臣会推选当时的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呢?

对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来说,继承皇位的人选必须是刘邦的后代,而吕雉当时所立少帝刘弘并不是刘盈亲生的,这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所以刘弘不在选择范围里。

当时的大臣选择合适的继承皇位人选,有很多的顾虑,如果选择十分强势的皇子继位,这样就会脱离他们的掌控,从而威胁到这些大臣的利益,他们想选一位便于掌控的皇帝。

刘邦长子刘肥这一脉人才众多,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当时灭掉吕氏一族,刘襄兄弟可以说出了很多力,应当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才对,可大臣们却因为刘襄母族庞大,担心发生吕雉执政时外戚强大的情况,遭到了一致反对,刘襄也因此从继承皇位的人选中剔除。

既然刘邦的孙子不适合继位,大臣们便把目光放在了刘邦仅剩的两个儿子,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身上。

淮南王刘长被剔除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是吕雉抚养长大的,大臣们担心等刘长继位掌控政权后,会出于对吕雉的养育之情,对这些剿灭吕氏一族的大臣下手。

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就只剩代王刘恒了。

刘恒最后能被大臣们选中并推上皇位,原因同样简单,他宽厚仁慈,名声也很好,这样的人易于掌控。

而刘恒为什么会给众大臣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刘邦病逝,吕雉掌权后,她对刘邦的子嗣大肆残杀,先后杀掉三位赵王后,吕雉让代王刘恒任赵王,可是却被他以愿为嫡母镇守边疆为由拒绝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大臣们认为刘恒没有野心,宁愿守着贫瘠的代国,也不愿去富庶的赵国。

除了认为刘恒易于掌控外,还有一个原因,刘恒的生母薄姬势微,他继位后,不会出现外戚权倾朝野的情况。

总的来说,代王刘恒最后能继大统,除了自己的谨小慎微以外,跟他母亲薄姬不受宠,逃过了吕雉的妒恨也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薄姬的不争不抢,带着八岁的代王远离朝政中心,也不会有受到后世铭记的汉文帝。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