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句赏析知识汇集5篇

语文诗句赏析知识汇集5篇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词赏析知识点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1、前两句是怎样描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第一句是从颜色的角度来写的,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写出了梨花已盛开,柳叶已老的特点。

  第二句是从形状角度来写的,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表明了春已去,夏将至的时令特点。

  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 简洁传神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眼是“惆怅”一词。

  柳树已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暗示春已去夏将至。 一、二两句在写景中满蕴了作者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之情。第三、四句诗人直抒胸臆,

  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归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为什么?

  没有违反题意,因为作者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未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幽怨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中考古诗词赏析知识点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享乐的场所。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试题阅读及答案】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作者采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以台城柳的繁荣茂盛反衬台城的`荒凉破败,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