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谋士给他献上一计,张良直呼亡国之计,刘邦醒悟后破口大骂

刘邦的谋士给他献上一计,张良直呼亡国之计,刘邦醒悟后破口大骂

阅读完之后,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

每一位客官点进来都是对小编的无限肯定,话不多说,让我们直奔主题吧。

楚汉之争进入白热化以后,刘邦和项羽一时之间进入了对峙阶段,这时候刘邦的谋士给他献上了一个计谋。

这个人就是郦食其,张良得知这个计谋以后直说这是亡国之计。

郦食其给刘邦策划这个计谋是发生在九江王英布刚刚背叛项羽依附刘邦,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05到204之间。

九江王英布的归降让郦食其脑瓜子一转,想出一个计谋说:

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资治通鉴》

什么意思呢?

就是让刘邦拉拢各个诸侯,帮助六国的后代重新复国,组成一个以刘邦为首的联盟,这样一来楚王项羽成为孤家寡人,没有诸侯支持他,那么也就不得不臣服刘邦了。

从理论上来说,郦食其的这个策略还是不错的,他的意思主要是让刘邦施恩于各个诸侯,赢得这些六国后代的拥护,从而孤立项羽,并达到迫使项羽臣服的目的。

起初刘邦同意了郦食其的这个计策,所以说刘邦最终会成功还是有道理的,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虽然他后来大骂郦食其。不久张良回到军营,刘邦就把郦食其的这个计谋说给了张良听,张良连忙阻止了刘邦实施这个计谋。

"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资治通鉴》

就是说你刘邦要是采用这条计谋,那争夺天下的大事就完蛋了。刘邦一听也很着急,连忙问张良是怎么回事,于是张良就给刘邦上了一课。

昔汤、武封桀、纣之后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资治通鉴》

上面的资料太长和复杂,我用白话文总结一下张良认为这条计谋不可行的意思:

①汤武能够掌控桀、纣后裔的生命,你刘邦能够掌控项羽的生命吗?

②武王可以到殷商都城里释放箕子,安葬比干,你刘邦能够做到吗?

③散发粮食和钱财资助天下穷苦人,你刘邦能做到吗?

④武王能够把刀剑都融化,表示不再打仗,你刘邦能做到吗?

⑤把牛马放到山上,表示不再参加战争,你刘邦能做到吗?

⑥天下的人才抛妻弃子跟随你,时刻跟随你,复立六国之后都回到自己的国家和家乡,谁还会为你卖命呢?

⑦楚国强大,各诸侯都服从他,你怎么保证能够臣服他们?

张良详细的给刘邦分析了复立六国的种种困难,以及刘邦自身不具备的优势和机遇,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既是实力不允许,也是时机不允许。

如果贸然复立六国,那么非但不会让他们臣服自己,反而是在给自己塑造敌人,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听完张良一番精辟的分析后,刘邦恍然大悟,于是命令郦食其放弃策划这件事情,还大骂郦食其是竖孺。

实际上张良的这番分析就像郭嘉给曹操提出的"十胜十败论",都是建立在对敌人和自身实力的详细分析和客观对比上得出的结果,通过对比双方的实力、短板和长处,张良才制止了刘邦,而郭嘉则通过分析袁绍和曹操的各种优劣对比,激励曹操开战。

而郦食其的计谋也并非完全就是庸计,其实也是有现实基础的,毕竟郦食其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够拉拢盟友,孤立项羽。但只能说时机和客观条件并不允许。

那后来刘邦为了拉拢那些武将,不是还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嘛,可见郦食其的大方向还是比较正确的,但就是彼时的时机和时势不适合做这件事。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