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我本末倒置的 故事

谁告诉我本末倒置的 故事

◣释义◥

  事物的先后次序颠倒。

语本《礼记.大学》。

后用「本末倒置」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典源◥

  《礼记.大学》

  大学1>之道,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

  (1) 大学:博学。

  (2) 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赋於天的最美善之德性。

  (2) 亲民:亲近民众,使民日新其德。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还有资料可供参考~

  ◣典故说明◥

  「本末倒置」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末」是枝节末端的意思,所以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

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

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

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

」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

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

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於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

从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语。

「本末倒置」这句成语当就从〈大学〉文义演变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