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游园提笔写下三字,状元看到嫌弃太俗,讨要一字后却流传至今

皇帝游园提笔写下三字,状元看到嫌弃太俗,讨要一字后却流传至今

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在一个位置上就要做相应的事,其实在子渊看来,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一个人只有处于相应的位置上,才能拥有对应的眼界和思想。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开国帝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虽然他们之中不乏市井小民出身,但是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坐上皇位之后,就拥有了远超常人的眼界和胸怀,再加上封建时代的精英文化氛围,帝王们想当个"文盲"都不可能。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开国皇帝莫过于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两人出身底层,大字不识一箩筐,可是经过皇位的加持和臣属的熏陶,才情早已超越了很多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短短三句,将帝王坐拥天下的豪迈之情和治理天下的忧愁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元璋的《不惹庵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则将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意境铺开,杀气腾腾令人心慑服。

实际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帝王之所以追求文化上的成就,并非只是偶然,而是中国社会对文人的敬重所致。这样的风气,使得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尤其是宋朝以后,文人的地位更是不断拔高。作为天下主宰的皇帝,正是这种氛围的主导者,自然不能幸免对文化的追求,其中对文学艺术执念最深的当属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从小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对文学十分痴迷,虽然水平一般,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朝臣对其作品都是极尽阿谀奉承,他也渐渐认为自己的文学水平极高。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有事没事都会写诗,稍有感触要写诗,见到逸景也要写诗,一生作品高达41863首,不过却没有一首脍炙人口之作。

除痴迷写诗之外,乾隆皇帝还喜欢收藏把玩前朝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尤其喜欢在艺术作品上盖上自己的私章,表示"朕已阅"。他认为这样做能够提高书画的价值,毕竟连皇帝都都认可的作品,自然是天下人都仰慕的。然而事实上,后世却只会抱怨他破坏文物,拉低了艺术价值。更令人无语的是,乾隆皇帝的寿命很长,私人印章刻录了上百个,因此一幅画可能被他盖上几十个章。除了喜欢在艺术珍品上留下印记外,乾隆皇帝还喜欢游山玩水,因而在各地都留下一些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逸闻趣事。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期间曾慕名前往苏州狮子林玩赏,这座园林因石峰林立、形状多似狮子而得名。乾隆皇帝本就喜欢江南园林的风景,听说狮子林奇特,所以就特意赶来参观。在狮子林游玩疲累后,乾隆皇帝一行来到一处凉亭休息,恰在此时,乾隆皇帝心有所感,便命人纸笔伺候,写下"真有趣"三字,并将之作为凉亭的名字。

侍候在一旁的状元黄喜,看到"真有趣"三字后非常无奈,认为这完全没有意境,但是他又不敢直言。经过一番思索,黄喜对乾隆皇帝说道:"万岁御笔千金,微臣家无余财,叩请皇上将中间的"有"字赐下。"此话一出,乾隆皇帝就知道黄喜话中有话,他稍加思索,也发现"真有趣"三字确实俗不可耐,去掉"有"字后立刻就充满别样况味。乾隆皇帝于是借坡下驴,命人将"有"字撕下来赐予黄喜。过后,当地官员就在此地重新建造了一座凉亭,将乾隆皇帝留下的"真趣"墨宝制成匾额,悬挂其上。时至今日,各地游客在苏州狮子林中,还能看到这座充满典故色彩的的"真趣亭"。

参考资料:

《清稗类钞》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