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是什么?

蜱虫是什么?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

到野外旅游谨防蜱虫叮咬

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 (读音 )等。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喜好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基本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

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

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

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

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

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

基节上通常有距。

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

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

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

叮咬机理

常有肛沟。

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

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

颚基背面无孔区。

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

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

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

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

成虫及若虫足基节Ⅰ~Ⅱ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

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

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