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边塞诗人岑参,两次主动请缨出边塞,却被指责不务正业

爱国边塞诗人岑参,两次主动请缨出边塞,却被指责不务正业

一说起现在比较火的电视剧,想必各位小伙伴马上会想到《长安十二时辰》吧,那么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小伙伴,一定对里面一位萌萌哒的角色有影响吧,这就是岑参。

在电视剧里面,他本来是满心欢喜的到长安找工作的,但是呢碰到了狼卫,把他的马没收了,他写的诗也泡汤了,所以他很生气,竟然打死了侍卫!这可倒好,杀人了肯定要坐牢的,所以就跟主人公张小敬关在一起了,但是岑参虽然和搞笑,但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在牢房里竟然帮张小敬解开了""阙勒霍多""的秘密,还是挺了不起的。

那么历史中的岑参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他的一生简直比电视剧里还要精彩,他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国奋斗。岑参是湖北人,从小呢,家世比较好,他的祖先都是官员,所以这种读书人特有的奋斗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对他影响比较大,再一个呢,他在祖国的名山大川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感受过祖国的壮丽和广阔,所以这也对他的爱国精神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其实岑参作为读书人,跟那个时代的诗人起初的命运差不多,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背井离乡来到帝国的都城长安,想要依靠自己的才华做官实现抱负,只不过呢,在唐朝,这个时代比较尚武,也就是习武的风气比较浓厚,所以呢,仅仅靠诗写的好还不够,所以他还要学习一些必要的跟军队相关的技能才行。

那么到了29岁的时候,岑参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了进士,真可谓是年轻有为。然后朝廷呢,让他做参军,其实就是在军队里从事管理活动。那么他就与军队、边塞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34岁,他成为了高仙芝的幕僚,然后到边疆去工作。一生中,他在塞外待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都是他自己主动请缨的。这既是他从小树立的爱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所怀揣的建立功绩的梦想的追求所在。

正是因为在边塞的工作经历,让他写的诗充满了大漠风情和豪放豪情,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边塞诗人。当然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在边疆的生活很轻松愉快,恰恰相反,边疆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其中的艰苦和寂寞是一般人不能体会的,但是岑参却从这种苦寒和寂寞中体会到了另外一种美,那就是祖国的辽阔和壮丽,风光的雄伟和豪迈。这才是大唐帝国的精神和力量啊。

有历史记载了这么一个小片段,岑参在向大漠进发的时候,路过驿站,马匹在驿站吃饱喝足后,付清了饲料钱,然后不再停留,一路向西,只留下了夕阳下西去的背影和无限的大漠,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岑参不再是一个柔弱的诗人,而且代表大唐帝国的一员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年轻武将。

在祖国的边疆生活不易,写诗也不易,写诗的笔墨和纸都是稀缺的。所以竟然出现了将笔墨作为陪葬品的现象。这里有一首诗可以证明,当时岑参给一位进京的官员写了一首诗。

一开始就写道""故园东望路漫漫,两袖龙钟泪不干"",向东望去就是我的家乡,可是长路漫漫,风沙凛冽,归去不易啊。不自觉的流下了泪水来。接着又写到""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我想家但是军务在身,不能归家,我有我的责任有我的信念,这里没有笔和纸,而且我又要赶往下一个驻军地点了,时间不多了,你帮我带个话,就说我一切都好,无事平安。这句话把对故乡的眷念和对国家的责任表现的淋漓尽致。家国不能双全。为了国,我离家。这是何等的豪迈和柔情啊。

可是呢,就是这么一位爱国的诗人,他的志向却被人所不能理解。甚至还有人讽刺他,指责他,责怪他,繁华的京城你不待,非要跑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是不是吃多了哦,是不是有毛病哦,别人巴不得到京城来,你可倒好。

其实面对这些人的指责也好,不理解也好,这都是人之常情,英雄自古以来都是寂寞的,都是独特的。如果人人都能理解的话,岑参也就不是岑参了。后来岑参回到了京城,然后朝廷给他准备了一个很好的官职,但是岑参直言不讳,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时间不长就被贬官到了嘉州。

也许边疆才是岑参的归宿吧。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