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的来历

阴历的来历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

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

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

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

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

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

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

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

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合历。

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

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