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文职,官职不大藩王门阀却都怕他,有王爷吓得抱头痛哭

最厉害的文职,官职不大藩王门阀却都怕他,有王爷吓得抱头痛哭

中国的历史上封建王朝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皇权至上,任何对皇帝的不适当行为那都是侵犯皇帝的威严。但皇帝也是高危职业,常是刺客啥的,为了应付刺杀,一个给组织就产生了,没错,特务组织出现了。

最有名的几个就是曹操校事官,明朝锦衣卫,清朝的血滴子。这些官职不大,但是都是以下管上。可以说就是皇帝派来监视、控制甚至刺杀朝中权贵的人员。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官小权大的职位:典签。

典签秘书本是负责搞文书工作的文秘职位,但南朝宋时期,在地方上的权力却突然扩张,被叫做签帅。这是为什么呢?

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刚开始兴起的都是地位卑微的人,但是做了皇上,当年的那群平民就成了王公贵族。

所以中国在东汉时就已经形成了门阀,在古代门阀统治是社会黑暗统治最大的幕后黑手,维护阶级性与利益关系,拒绝流通。

自从西晋出现八王之乱,晋朝内乱后少数民族又开始侵扰,西晋东迁,东晋时代开始。此时的刘裕开始了他穷苦的上半生,最后在底层的流转下逐渐起势,成为东晋的最有权势的将军,代晋建宋,刘裕是草根,所以平时穿麻衣布鞋,宫里挂着农具,自己的后代到第二代就已经开始对自己祖父表示不解了。

由于自己的经历,所以刘裕还刻意打压门阀,提拔寒门。可惜刘裕去世之后,天下大势就出现大变了,宋文帝开始大用门阀中人。但到了刘裕孙子孝武帝刘骏这一代,又启用了寒门,实际上我们仔细地分析就是--换代,换臣。

刘骏用寒门克制当时的门阀政治,让寒门担任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身边的秘书,有一个叫戴法兴只是个卖布的商人,就因为文笔好就成为了武帝的中书舍人,权力很大。

地方就是用典签官,藩王刺史那里派去一两个典签官,给的理由是帮助地方处理文书,实际上就是监视地方:"齐制,储王出镇,其年小者,则置行事及典签以佐之,一州政事以及储王之起居饮食,皆听命焉,而典签尤为切近。"总之就是权力滔天。

南朝宋亡了之后,南朝齐也把这一套学了过去。

资治通鉴里的典签有向皇帝秘密汇报地方事务,所以地方的问题他们就可以虚报瞒报,也可以栽赃抹黑。

明清也一样,有锦衣卫、东西厂这种,不过这是既有暗面的,也有明面的。典签官属于明面,就是在你地方的门阀头上挂一把利剑,使得地方上的藩王如同坐牢一般,

举个例子,当时的南海王是萧子罕,他戍守琅邪,想去东堂游玩,典签姜秀直接果断的拒绝他,他居然是毫无办法的。他回家抱着母亲大哭说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

然后还有召陵王萧子贞想吃熊掌,自己的厨子说典签不答应我就不敢。这样的压力之下,南朝宋的海陵王刘休茂大脾气坐不住了,干什么事都被阻拦,最后起了冲突,手下告诉他典签要抹黑他,他一生气,就造反了。

在之后的历史上,像是南朝齐也有藩王被典签逼造反的,巴东王萧子响怒杀典签官,皇帝一听,很生气,但是此时出来了个戴僧静说了句公道话:"天王无罪,而一时被囚,取一挺藕、一杯浆,皆谘签帅;签帅不在,则竟日忍渴。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何得不反!"

终于,典签官是在齐明帝萧鸾手上失去了自己的权力。实际上萧鸾并不是可怜藩王,而他恰恰是是用典签最多的人,他用典签把天下的藩王整了个遍,最后削弱的都差不多了都听话了,他在红白脸转换,说这个制度有问题导致地方不安定,就废除一部分权力吧。

齐明帝萧鸾这招跟朱元璋用锦衣卫有点像,都是从用,到事情成,再到弃用。自此,典签就真的是看文书的职位了。

不过可得而知,典签这个职位的权力不属于他,完全是属于皇帝。皇帝收权力,典签就什么也不是。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