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深度阅读,知行合一,共享理想课堂生长的力量,向世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题记

初闻“理想课堂”源起新教育,2018年知晓此名词,心中便根植下了探寻的种子。期间也断续翻阅了相关书籍,包括《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但因每次看总是浮光掠影,随手翻哪看哪,以致没能系统的去咀嚼品味。而何谓理想的课堂?我的课堂与理想课堂的差距在何处?学生学习主体性难以调动因何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我的职业生涯,怀揣这些问题,趁假期时光,我沉潜书本,细细啃读,以书为镜,找寻理想课堂生长的力量。

一、全书概要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由新教育试验研究中心成员干国祥老师编著,书本详细诠释了一堂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的课如何构建。全书包括有效教学框架,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效教学范式三章节。书中涉及教育理论扎实易懂,并以大量详实典型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将理想课堂的框架、建构抽丝剥茧般呈现,读起来通俗易懂。

二、主要观点和收获

理想课堂的基础始于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

文中甘老师结合案例《自然之道》详尽的叙述了他和他的团队在有效教学框架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

1.文本和教材的平衡解读。拿到一篇课文,你最先考虑的是什么?对,先解读教材。我们都知道解读教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那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迷失于纷繁的网络信息,并习惯的将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混为一谈,而实际上“讲什么”并等同于“教什么”。干老师就指出,文本解读是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解决的是“讲什么”,而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级,以及教材的单元导读,回归单元语文要素,教材解读,对文本涉及的语文要素进行前后勾连,将文本放置在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框架中进行思考,判定“教什么”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从而清晰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有效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和生命活力。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三类目标,这恰恰与框架理想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学扎实”紧扣a类基础性目标,体现教学的基础和底线;“教学有效”直指B类核心性目标,让教学生根的有力保障;“教学有生命活力”则指向了c类附属性延伸性目标,让教学有温度有生命的特质。

3.定向预习,直指教学目标,让课堂不在从零开始。在有效教学框架构建中,预习和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紧密相连。预习设置的出发点在教学目标,而非简单的扫清阅读障碍。例如《自然之道》预习作业的设计就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预习时,学生就经历了对核心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独立探索。课堂上,教学起点也不再为零,对预习进行检测、校对、提升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板块分栏,进一步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有效教学框架将课堂划分为很多板块,并明确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与需要的时间,甚至追求到每分钟的实效;同时教与学分界的的板块划分,让学生的学习清单更加明晰,进一步明确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点燃师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的中心,是一个问题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在案例《景阳冈》里,干老师没有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创设情境,一路顺藤摸瓜,让学生明了做“批注”的作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干老师巧用“蒙”字字源来历,打通“启蒙”“混沌”“豁然开朗”“启蒙老师”“人生启蒙”一串词语意义上的关联,将启蒙的含义深深浸入学生内心。两个课例中,师生围绕着“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陪伴、引领、协助、督促,学生不仅习得相应的技能,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生命与知识、生活的深刻共鸣

倘若说第一二重境界重知识,那第三重境界则更多地关注生活、与生命相融。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建构在对话之上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已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人、人与内在的灵魂深处共鸣的同时,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有效教研范式,指引研课的方向

干国祥老师在书中提出以下校本教研流程:根据教学疑难确定选题;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个性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师上课,为研讨提供探索课例;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反应出发做好观课记录;对照框架集体评议,寻求改进;)在进行同课异构或者进一步探索。在当前课堂评价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智不足仍然坚持一己偏见时,此教研范式就显得弥足珍贵。

三、深度阅读,知行合一,共享理想课堂生长的力量

深度阅读,追寻理想的光亮

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攀登,且读且思,心中方能渐渐豁亮。又一次啃读,在思辨与对照中,我把近期看的几本书放在一起,《静悄悄的革命》《对话论》《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变革的力量》,似乎眼前的路渐渐清晰了起来。我们如何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实现用课文来教语文,促进学生语言系统的有效建构?诸如此类问题,书籍会告诉我方向。我将尝试着把理论放到我的眼前带进我的教室,沿着方向启程,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让一切朝向理想的彼岸。

知行合一,共享理想课堂生长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理论,而是沿着理论前行的勇气与坚持。而敞开教室,迈出变革的步伐将是我新的征程。反观我们现行的研课模式,我们很多老师,往往不愿意敞开自己的教室门,不愿意或者不敢迈出改革的步伐,其根本是我们的教研模式有问题。因为缺乏统一的参照,教研活动多从评课教师的个人主观认知出发参与评价,导致沟通的阻碍,形成改革的障碍。我们的教研活动只有敞开教室,同时有一致的体系可以参考,那么真正的教研才会发生。而有效教学框架和有效教研范式的提出正是那一剂良药,能有效帮助教师理解、规范课堂,使所有参与课堂的人都有一个统一参照,便于对教学目标的检测。

阅读是一个联系与思辨的过程,理论与实践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阅读让我的头脑日渐丰盈,行动让我的脚步越发坚实。相信深度阅读,知行合一,共享理想课堂生长的力量指日可待。

精选文章

相关文章

粤ICP备17098710号 微点阅读